1936年柏林奥运会纪实,大气瑰丽,一言以蔽之:人类勇气的赞歌,也正如其名「民族的节日」。从怕特农神庙和古典雕塑的立体线条到运动场上放飞的和平鸽和健美的运动员,奥林匹亚的圣火熊熊燃烧,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看弹幕了解到很多运动员几年后就葬身不同的战场了,繁荣和毁灭就在(人性的)一念之间。最感动的是①绕城的马拉松比赛,拍出了紧张 重复 焦虑 煎熬 希望等等,真的不容易;②男子撑杆跳比赛,连比了五六个小时,夜色下运动员屏气凝神地等待,在月色和火光下冲刺起身、一跃而过四米多高的横杆,拍得很有诗意。想到上周和同学聊天时说到体育和音乐,这俩就是世间不多的美美与共的事物吧,这部里面都具备了!
在古罗马的浴室里,贵族进去时经常让一群仆人围着自己,因为裸体状态下的自己会显得不如肌肉得到锻炼的平民战士。通过追求肉体的健美弘扬种族意识形态会在奥运会上失败,因为黑人的肉体在短跑等项目上也会爆发出很强的竞争力。但现在的奥运会毕竟只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表演的民族节日,被剥夺的劳动者的肉体也不像古代的平民战士,更不如能够在健身房里锻炼自己的资产阶级,肉体在现代已经不能起到某种平等的意识形态作用,对“健康”的追求终究会导向对“不健康者”的排斥。
里芬施塔尔的镜头超越意识形态,以庄严的古典叙事直达奥林匹亚精神,运动中美丽的形体,充满太阳般的力量与希望,而竞争、荣誉,则是近乎属于全人类的荣光。
开头在神庙,健美的男人女人点燃圣火,真的有一种古代奥林匹亚复古的感觉。女导演真是个天才。明明大段的人体肌肉特写 但丝毫不感觉色情,只是觉得很阳刚健美。拍摄手法也非常好。明明是一部纪录片,却给我一种美学电影的感觉。导演现实生活中因为给纳粹工作过,受到迫害,不能产出更多的作品,真是一种遗憾。
神作!!!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导演的美学思想加上体育运动力量的美感,使观众血脉喷张。影片开头帕特农神庙的庄严肃穆为影片定下了基调,奥运火种的传递以及和平鸽展示着世界的和谐之景,纳粹德国的巅峰时期,很难想象几年后的物是人非。影片以田径场中的主要运动为展现,从升格慢镜头展现了人物的线条和力量,田径赛上的你追我赶激情四射,不时的加上观众和希特勒观赛的片段,使观众带入感很强,国家的强盛带动体育的强大,德国,美国,日本都展露头角,影片的高潮在最后的马拉松比赛,显示出了意志的胜利。影片首尾呼应,展现了纳粹德国的强大和奥运会的盛大以及各个国家民族的竞争,奥运圣火和太阳叠在一起仿佛太阳熊熊燃烧镜头,雕塑叠印铁饼运动员的镜头,马拉松比赛运动员们冲线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大量流畅 干净 利落 的比赛慢镜头,开头一幕的雅典废墟与竞技雕塑,铁饼塑像过渡为真人运动员,夜色下的撑杆跳竟然非常诗意,马拉松比赛中的俯拍和空镜头。影片将体育运动的力量与躯体美感呈现到了极致,比体育赛事好看太多
一部优秀的体育纪录片,通过摄像机感受到了90年前的体育精神。撑杆跳和接力项目让人激动,开场的古希腊雕像转场到现代体育比赛的设计很巧妙。
很明显莱妮夹带了不少私货,这使得本片作为第一部奥运会纪录片,与其后诸多纪录片有着很大的不同。你可以说她对男性肉体有着疯狂的迷恋,至少这充分展现了体育运动力与美的交织。当然除了开片的惊艳,对各项运动的记录部分还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大量的升格镜头也显得过于刻意
气势恢宏,“里芬施塔尔小姐从不缺预算。” | 印象深刻的两处:Luz Long和Jesse Owens的友谊,用月桂树遮挡住胸前日之丸的孙基祯。| 日本的跳高跳远和芬兰的长跑都太强了…… | 在纪录片里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人那么自然地行那个名字都不能说的手势礼,感觉还是非常震撼的。
1936年德国柏林纪录片,很羡慕那个时候就有能力举办并且记录下奥运会全程的欧美国家,影像永远是记录的最佳手段。有很多带有神性的镜头与优秀的转场,小胡子在这场奥运会还是夹带了很多私货的。观于广州纪录片博物馆
配乐超棒,拍摄手法我不懂就不乱评价了,但全场与希特勒同时行礼的场面颇为震撼,仿佛这里有多狂热,集中营就有多残忍。该影片是宣传片,着重记录柏林奥运会,画面展现运动员的形象魅力、健硕身躯不用多说,每个人看了都热血沸腾。这就是为什么要用一场运动会去呈现宣传德国。
意志的胜利之后,是身体的胜利!对比08北京奥运,气势相似,气韵相符么?高大上只是表面,承继古希腊罗马的神性加持,在现代的“祭祀”典礼仪式上,人,只有人,方能化神奇于腐朽,开出妖娆魅惑的花!
这部关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纪录片是第一部纪录夏季奥运会的电影。有如英雄史诗般气势恢弘,堪称影片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有争议的德国女导演莱妮·瑞芬斯塔尔在拍摄本片时得到希特勒的全力支持,动用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可以说空前绝后。影片通过镜头向观众展示了运动之美,竞争的刺激以及理想主义的巅峰。同时试图以歌颂年轻男性躯体之美以及运动的威力来宣扬纳粹精神,被认为是一部纳粹唯美主义的登峰造极之作,从此永远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本片分上下两部,由《国家的节日》和《美的节日》构成。
第6届威尼斯电影节墨索里尼杯 最佳国际电影莱妮·里芬施塔尔
Copyright ©